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审计署、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8:45:08  浏览:96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审计署、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意见》的通知

财政部 审计署 等


财政部、审计署、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意见》的通知

1997年11月21日,财政部、审计署、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局、总公司:
1996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会计工作秩序整顿。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整顿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会计工作秩序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财经秩序和《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精神,继续整顿和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各级财政、审计、经贸、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实行齐抓共管和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对会计工作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会计工作秩序的根本好转。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意见
1996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国发〔1996〕16号)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会计工作秩序整顿。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顿工作开展顺利。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边检查、边整改,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从加强会计基础、健全会计法制、提高人员素质等环节入手,促进会计工作秩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会计工作秩序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搞假报表、假决算、虚列成本、隐瞒利润等还没有彻底根治,影响会计工作秩序正常运行的因素仍未根本消除。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财税秩序的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要求,继续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在实现会计工作秩序根本好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为了切实解决会计工作秩序中的问题,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现就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继续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切实贯彻《会计法》
会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是保证财政经济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继续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切实重视和不断加强会计工作,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会计法》的要求,定期检查会计工作秩序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要根据1996年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情况,结合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清理预算外资金、清查“小金库”等专项检查,有重点地选择部分行业和单位进行抽查和复查,发现整改不彻底、顶风违纪的,必须依法严肃处理。要针对会计工作秩序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实施措施和其他会计法规、制度,促进会计工作逐步实现法制化;继续贯彻和不断完善“两则”、“两制”,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规范企业改组、改制和兼并、租赁、出售、清算、破产等会计处理办法,发挥会计在企业改革中的作用;逐步在上市公司实施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加强《会计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要结合“三五”普法,广泛开展会计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单位领导人、广大会计人员和其他经济工作者的会计法制意识。
二、改善基础管理,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整改,认真做好记帐、算帐、报帐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会计工作的实际,提出规划,实行分类指导,按照规定的考核内容、标准和工作程序,做好检查、考核、确认工作,督促各单位限期做到依法建帐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审计等部门要配合做好对各单位依法建帐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通过3到5年的努力,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基本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当前,要重点抓好私营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的会计基础工作,做到依法建帐。
三、实行分类指导,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资金管理、财产清查、内部控制等基础管理制度。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不断改进和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规范购销活动;明确财务收支审批权限和职责,加强对财务收支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国有企业要严格消费资金和生产经营资金使用,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加强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的审查和决策程序。加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实行民主监督。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监督和指导。
四、健全总会计师制度,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总会计师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配备总会计师,保证总会计师组织领导本单位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参与重要经济问题分析等职责到位。要加强对总会计师队伍的培训,积极培养总会计师后备人才。同时,继续开展在职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加大职业道德宣传教育的力度,在会计战线树立敬业爱岗、坚持原则、钻研业务、搞好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道德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取消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和上岗资格。
五、单位领导人要对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信息质量承担责任
各单位的领导人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执行本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的职责,组织领导本单位职工认真执行《会计法》,督促会计部门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并对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所属单位领导人的监督和考核,对存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侵犯会计人员职权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单位,要依据《会计法》和《刑法》的规定追究单位领导人和其他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要结合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和建设,加强对企业经营者财会法规等培训,进一步实行国有企业经营者定期审计制度,重点审查任期内的财务情况,并将审计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六、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完善监督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根据本地区、本部门会计工作的状况,制定会计工作发展规划和监管办法,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法规制度、会计队伍等建设,不断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继续深化会计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运行机制;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利润分配等环节的监督;规范和强化企业年度决算审查制度;继续推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发挥注册会计师在会计监督中的作用,同时,开展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整顿工作,加强监督和培训,提高执业水平。各级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在继续严厉打击增值税发票方面的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对普通发票的管理力度,督促用票人建立健全发票领、用、存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配合搞好会计监督工作。要逐步理顺政府部门对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常州市政府关于授予骆敏舟等同志2008年度常州市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特别贡献奖的决定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授予骆敏舟等同志2008年度常州市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特别贡献奖的决定

常政发〔2009〕59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等一批国内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一批高科技成果相继到常州转移转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为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励和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来我市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技术研发和转移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速产业调整升级,市政府经研究决定,授予骆敏舟等15位同志2008年度常州市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特别贡献奖。
  希望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先进为榜样,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促进更多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为常州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2008年度常州市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特别贡献奖名单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三日

附件:

2008年度常州市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特别贡献奖名单


姓 名
单 位

1
骆敏舟
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2
欧阳明高
清华大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

(常州麦科卡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3
周光远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4
曲东升
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

(常州铭赛机器人有限公司)

5
孔令成
常州市机械电子研究所

(中科院常州中心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分中心)

6
王红丹
常州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常州中心成都有机分中心)

7
聂 俊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8
程东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9
丛 明
大连理工大学

10
卢铁成
四川大学

11
曹兆敏
上海交通大学

12
胡建华
复旦大学

13
吕红兵
浙江大学

14
范多进
国家绿色镀膜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

15
张梓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郑州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修正)(已废止)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郑州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修正)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1年11月2日河南省郑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1992年4月22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根据1996年12月20日郑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7
年4月4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郑州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试行)〉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发展繁荣技术贸易,加强技术市场管理,保护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技术贸易活动。
第三条 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促进技术商品流通,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方针,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技术贸易活动,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
第五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二章 管理机关及其职责
第六条 技术市场实行统一管理。
市、县(市)、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技术市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技术市场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技术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技术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县(市)、区技术市场主管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技术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审批技术贸易机构,核发技术贸易证书;
(三)审批技术交流交易会、常设技术市场和流动技术市场;
(四)负责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和技术市场统计工作;
(五)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技术贸易活动;
(六)组织有关技术市场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
(七)组织和指导技术商品信息流通,审查技术贸易广告;
(八)依法查处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八条 市、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负责本级、本行业或本系统技术贸易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其职责是: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引导技术贸易活动的开展;
(二)对本行业或本系统的技术贸易机构进行协调、指导;
(三)接受委托对本级、本行业或本系统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
(四)协助调解技术合同纠纷。
第九条 市、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参与技术市场的监督管理,其职责是:
(一)对技术贸易机构进行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
(二)监督、检查技术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确认无效技术合同,查处违法技术合同;
(三)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技术贸易中的违法行为;
(四)协同做好技术市场其他管理工作。
第十条 财政、税务、金融、物价、审计、统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技术市场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技术市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持市统一制发的技术市场检查证件。
第十二条 技术市场管理人员应当秉公执法,不得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玩忽职守、滥用职权。
技术市场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三章 技术贸易机构的审批与管理
第十三条 技术贸易机构是指以促成技术成果商品化为目的,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十四条 开办技术贸易机构,应当向技术市场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技术贸易证书。
兼营技术贸易业务的机构,应就兼营的技术贸易部分申请办理技术贸易证书。
企业事业单位一次性转让本单位的技术成果,不办理技术贸易证书。
第十五条 申请开办技术贸易机构,应当向技术市场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证件。技术市场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办理有关手续。经审核符合下列条件的,发给技术贸易证书:
(一)有自己的名称、场所和健全的组织机构;
(二)有明确的经营方向和范围;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
(四)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并能独立支配的财产和经费;
(五)有必要的设施和条件。
第十六条 开办企业性质的技术贸易机构,按隶属关系由同级技术市场主管部门审批;开办事业性质的技术贸易机构,按隶属关系由同级技术市场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编制委员会审批;开办私营或个体技术贸易机构,由所在地县(市)、区技术市场主管部门审批。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省属驻郑企业事业单位开办冠以省名的技术贸易机构,由省技术市场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技术贸易机构领取技术贸易证书后,持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持营业执照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证。
第十八条 技术贸易机构由批准的技术市场主管部门管理,也可以委托下级技术市场主管部门管理。
第十九条 技术贸易机构变更性质、负责人、经营范围、场地以及分立、合并,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技术贸易机构歇业,应当在歇业前三十日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同意后缴回技术贸易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 禁止伪造、变卖、转借、抵押技术贸易证书。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扣押、收缴技术贸易证书。
对非法扣押、收缴的,技术市场主管部门应当协助技术贸易机构予以追回。
第二十三条 技术贸易机构在其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依法自主经营,其经营自主权不受非法干涉。
第二十四条 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义务外,技术贸易机构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收取费用或者无偿使用经营场地、劳务等。

第四章 技术贸易活动管理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